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湿地松种源生长量、材性的变异与优良种源综合选择

徐有明  鲍春红  周志翔  文学峰  姜德红  王革命  
【摘要】:对湖北省荆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源试验林的生长量及材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湿地松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等生长量因子以及晚材率和木材基本密度均存在着显著差异 ,且具有中等程度的广义遗传力。基本密度径向变异模式以递增为主 ,年轮段基本密度呈正态分布。木材密度早晚期相关性随树龄增大而增加 ,用 5年生木材密度能可靠地预测 12年生木材密度。各种源生长量因子与木材基本密度相关性有正有负 ,相关性大小与种源有关。木材密度与晚材率的正相关显著。生长量、木材密度与原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相关不显著 ;晚材率与纬度正相关 ,与年均温负相关显著。综合评估表明S1、S3、S2 0 为较优种源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宋云民,黄铨,黄永利;湿地松家系生长和材性遗传变异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1995年06期
2 唐可丽;美国湿地松地理种源试验初报[J];四川林业科技;1985年04期
3 汪企明,冯沛熙,许德钰,余金柱,吴政民,孙玉林,石有光;湿地松在江苏地理变异及优良种源的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90年03期
4 唐可丽;湿地松地理种源的初步选择及其生长节律变异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7年04期
5 沈根度,胡世才,曹志荣,陈里娥,冯训仔,江家生,夏锡凤,吴承祯;湿地松种源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5年03期
6 宋云民,潘志刚;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J];林业科学研究;1994年06期
7 蒋利洪,廖舫林,夏晓敏,龙应忠;湿地松火炬松种源生长早期相关及原产地气象地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1997年02期
8 汪企明,栾永华,景松根;湿地松苗期地理变异的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84年01期
9 南方松种源试验协作小组;湿地松种源苗期试验[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1期
10 姜笑梅,骆秀琴,殷亚方,刘昭息;不同湿地松种源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J];林业科学;2002年03期
11 严学祖,游贵清;湿地松苗期观测初报[J];四川林业科技;1982年04期
12 许建忠;;2种国外松与马尾松生长比较[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13 沈家智;吉安地区湿地松生长量模型的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5年04期
14 杨章旗,黄永利,陈寿莲;湿地松种源试验研究[J];广西科学;2000年03期
15 龙应忠,吴际友,童方平,胡蝶梦,郭光复,余格非,艾文胜,周劲松,任炎华,刘立华,麻祖建,王方江;湖南省湿地松、火炬松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林业科技通讯;1995年08期
16 赵世远,严学祖,游桂清,陈永庆;湿地松优良种源选择及地理变异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9年01期
17 涂洁;刘琪璟;简敏菲;;千烟洲湿地松中幼林树冠生物量及生长量分析[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8 江香梅,曾志光;江西省湿地松、火炬松建筑、纸浆材良种选择研究[J];江西林业科技;1998年05期
19 徐有明,林汉,李贻铨,洪院生,华乔贵;施肥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和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J];林业科学;2002年04期
20 廖瑜,熊建华,程少波;湿地松、火炬松生长对比试验研究[J];南昌水专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学斌;梁爱军;;油松适应性苗期评价及适宜种源的选择[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2 庄伟瑛;张玉英;欧阳道明;肖水清;曹石生;;湿地松优良家系的跟踪研究[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3 汪企明;吴礼才;冯沛熙;许德钰;李永忠;余金柱;孙玉林;吴政民;石有光;;湿地松地理变异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4 李宪政;赵奋成;张应中;王华南;黄永权;林新;罗区富;廖树森;黄永达;钟岁英;;《湿地松改良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报告[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5 朱大业;巫培云;;湿地松数量性状间的相关聚类分析[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6 ;榆树无性系优良系号的测定初报[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7 庄伟瑛;;高产脂湿地松选择和相关因子的分析[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戚尚恩;孙有丰;祁宦;李德;陆琴琴;;淮北气候条件对夏大豆生长量的影响研究[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志蓉;陈明颖;王美云;白音;王文全;王明;武孔媛;;环草石斛试管苗生长发育动态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中药鉴定学术会议论文集——祝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成立二十周年[C];2008年
10 孙纪录;贾英民;于宏伟;桑亚新;田洪涛;林杨;;菊芋在体外对双歧杆菌生长的影响研究[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辉;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2 王秋玉;红皮云杉地理种源的遗传变异[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栾启福;几种松树杂交选育及其遗传分析[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周家维;贵州南部桉树引种与施肥效果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童方平;湿地松优良家系高产的生理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涂洁;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湿地松人工林水—碳耦合规律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陈京元;松苗猝倒病生物防治细菌与定殖规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张秀娟;亚热带常绿叶林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茹广欣;泡桐遗传变异与改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10 吴丽君;湿地松、火炬松离体培养植株再生技术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聃;鄱阳湖区沙化土地湿地松恢复试验及示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婷婷;湿地松采穗圃管理及无性繁殖方法的研究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邹杰;湿地松种子园花粉散发特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4 何月秋;湿地松抗病家系组培繁殖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5 童方平;湿地松纸浆与建筑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6 孙倩;不同前作土壤对湿地松截根菌根化育苗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7 王水英;种源和培育措施对人工林毛竹材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8 李巍巍;不同种源长白落叶松生长与纸浆材材性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9 王迎迎;不同种源柴胡生育特性与品质的比较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陶靖鑫;淹水对不同喜树种源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林科院研究员 吴际友;湿地松造林技术[N];湖南科技报;2011年
2 李栋善 李智 王锋;当阳采用新技术抚育湿地松幼苗[N];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
3 徐庭盛 王毅;引进一种树种 绿了一方山水[N];闽北日报;2010年
4 记者 孙全龙;“寿农”种源建设高标准[N];安徽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秀华;种源 农民致富不竭源泉[N];上海科技报;2006年
6 通讯员 宁永忠 戴先钊;湿地松容器苗畅销市场[N];孝感日报;2006年
7 郭云龙;江苏省中科院植物所暖季型草科研结硕果[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吴际友;国家级林木良种——湿地松家系0-1027[N];湖南科技报;2007年
9 郁文生;吉安推广湿地松采脂新技术[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张哲浩 毛铮铮;引进两千澳洲奶牛解种源短缺之急[N];科技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