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分析研究
【摘要】:应用 1988年和 1992年福州市卫星图像 ,对福州市热岛效应进行动态研究 ,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原热岛范围内高温区增加 ,热岛范围明显扩大 ,尤其是市区东部施展最快 ,在 1988~ 1992这 4年中福州的热岛范围向东扩展了约 15km2 ,同时热岛外围小热岛也不断涌现。在这些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的原因以及减轻热岛效应影响的具体措施。
|
|
|
|
1 |
薛志成;城市热岛效应威胁人类健康[J];安全与健康;2002年13期 |
2 |
林志垒;福州市热岛效应动态分析研究[J];四川测绘;2001年03期 |
3 |
凌颖,黄海洪;南宁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3年03期 |
4 |
刘芳;;城市热岛效应[J];贵州环保科技;1990年01期 |
5 |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北京“城市热岛”效应现状及特征[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年05期 |
6 |
张保安;钱公望;;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四川环境;2007年02期 |
7 |
胡云骅;;园林绿化对缓解上海城市热岛效应的机理和成效[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
8 |
任启福;;重庆城市热岛效应[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3期 |
9 |
彭希珑,邹寒山,何宗健;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江西科学;2003年03期 |
10 |
苑跃;赵晓莉;刘庆;王凌;;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
11 |
王伟武;;城市热岛缓减理念与对策体系[J];建设科技;2010年07期 |
12 |
刘俊;;刘伟东 热岛效应下的城市发展[J];科技潮;2009年07期 |
13 |
胡远满,徐崇刚,布仁仓,常禹,张玉书;RS与GIS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2期 |
14 |
周凯;叶有华;彭少麟;粟娟;;城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与城市热岛[J];生态环境;2006年02期 |
15 |
刘雯;;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和改善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
16 |
郑定华;张友胜;黄国阳;;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
17 |
张春霞;;绿地对改善武汉市城区“热岛效应”的研究与分析[J];武汉建设;2007年03期 |
18 |
肖 胜,廖福霖,倪志荣,叶功富,郭剑锋,陈 杰,王炳贵;应用遥感技术研究厦门市热岛效应与植被覆盖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
19 |
年媛媛,刘稳华,范中和;城市环境与光污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
20 |
王艳霞;董建文;王衍桢;吴南生;;城市绿地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探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