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稻保持系香味遗传初步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香稻保持系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 ,引进光身稻品种泸香90及无香味保持系菲改B为材料 ,研究了水稻香味的遗传模式和香味基因的等位性。结果表明 ,D香1B、D香2B、内香2B、内香4B、绵香2B、绵香3B、宜香1B的香味受单隐性基因所控制 ,且D香1B、内香2B和绵香3B的香味基因为等位基因 ,D香2B和内香4B为等位基因 ,绵香2B和绵香3B的香味存在等位位点 ,D香1B、内香2B和绵香3B与泸香90存在等位位点 ;泸香90的香味可能受双基因所控制。我们认为水稻香味是由“主效基因 +微效基因”系统所控制
|
|
|
|
1 |
姚方印,李广贤;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
2 |
谭震波,况浩池,阴国大,陈国良,赵甘霖,左永树;杂交稻碾米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3年03期 |
3 |
朱旭东,陈红旗,闵绍楷;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与改良[J];安徽农业科学;2001年04期 |
4 |
郑传刚;;微量元素对香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1期 |
5 |
王冠军,胡丽玲;水稻香味及其遗传[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6 |
翟虎渠,程式华;发展稻米产业 造福中国百姓[J];中国稻米;2003年06期 |
7 |
殷延勃,马洪文,王昕;宁夏稻米品质评价、现状及发展[J];中国稻米;2004年01期 |
8 |
任鄄胜,肖培村,吴先军,汪旭东;香稻香味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4年03期 |
9 |
任鄄胜,肖培村,黄湘,陈勇,吴先军,汪旭东;几个香稻保持系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研究[J];中国稻米;2005年01期 |
10 |
胡培松;唐绍清;顾海华;王晓焰;;水稻香味的遗传研究与育种利用[J];中国稻米;2006年06期 |
|
|
|
|
|
1 |
姚方印,李广贤;水稻香味的遗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
2 |
陈远孟;张向军;陈传华;杨新庆;李杨瑞;李容柏;;香稻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2期 |
3 |
郑传刚;;微量元素对香稻生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11期 |
4 |
王冠军,胡丽玲;水稻香味及其遗传[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
5 |
吴娟;水稻米香基因的初步定位[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6 |
任鄄胜,肖培村,吴先军,汪旭东;香稻香味研究进展[J];中国稻米;2004年03期 |
7 |
游晴如,黄庭旭,周仕全,陈泳和;香稻“A04”香味的遗传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2003年04期 |
8 |
卢礼斌;蒋家焕;何琴;陈金铨;郑金贵;叶新福;;特种稻“闽紫香1号”新种质功能成份分析[J];福建稻麦科技;2005年04期 |
9 |
何予卿,邢永忠,葛小佳,李香花,徐才国;水稻米饭延伸指数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J];分子植物育种;2003年Z1期 |
10 |
王金花,罗文永,陈建伟,刘元风,吴秋花,李晓方;应用SSR和ISSR标记分析栽培香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J];分子植物育种;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