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缓控释技术制备布洛芬双层片的研究及释药机制评价
【摘要】:目的基于缓控释技术制备布洛芬双层片,并探讨其释放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布洛芬体外分析方法,分别以溶出度、释放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布洛芬速释缓释双层片的制备工艺;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探讨双层片缓释层的释放机制。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布洛芬含量稳定可行。通过比较溶出度—时间曲线、释放度—时间曲线评定各辅料对溶出度、释放度的影响,确定各辅料的最佳种类及用量,筛选最优处方;在释药机理研究中,释药行为符合Ritger-Peppas模型方程。结论基于缓控释技术的布洛芬速释缓释双层片制备工艺简单,速释层增加布洛芬的溶解度,缓释层维持了有效的血药浓度,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了服用次数,适合大工业生产。
|
|
|
|
1 |
孙晓飞;孙敬蒙;景啸澜;刘璐;王丹;张炜煜;;基于缓控释技术制备布洛芬双层片的研究及释药机制评价[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
2 |
陈勇;赵育;蔡依璐;;右旋布洛芬透皮贴剂的制备[J];南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
3 |
李晓洁;王崇静;梁月琴;王珩;李仲昆;;布洛芬剂型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18期 |
4 |
叶青;马永贵;汪秋兰;;布洛芬凝胶剂体外透皮扩散的研究[J];中国药师;2006年05期 |
5 |
;绿色布洛芬合成方法[J];杭州化工;2002年02期 |
6 |
臧阳陵,苏红,杨新武;噻布洛芬的合成方法评述[J];湖南化工;2000年02期 |
7 |
祝显虹;郑大贵;周安西;罗年华;曹波强;;布洛芬衍生物的简便合成[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年04期 |
8 |
许炎森;;布洛芬的合成工艺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8年04期 |
9 |
陈丹;余世平;聂鹤云;陈丽华;管咏梅;;布洛芬凝胶透皮吸收接受液的选择[J];江西中医药;2016年05期 |
10 |
宋恒;黄彬;敖桂珍;刘金宜;莫凌萱;;S-(+)-布洛芬衍生物的合成[J];化学试剂;2013年07期 |
11 |
谈重芳,王雁萍,吴健,史贤明,刘宏民,秦广雍,霍裕平;布洛芬乙酯的微生物拆分[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
12 |
谈重芳,吴健,史贤明,刘宏民,秦广雍,霍裕平;布洛芬立体拆分菌株的筛选与离子束诱变选育[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年03期 |
13 |
王玉成,戴桂元,史达清,蔡佩君;布洛芬的拆分工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4 |
索银科;去除糖衣与否对测定布洛芬糖衣片含量的影响[J];药物分析杂志;1997年01期 |
15 |
郑庚修;田君廉;;吲哚布洛芬的合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2期 |
16 |
吴爱华;郭翠霞;毕淑娟;李永刚;李振华;;布洛芬片的工艺改进[J];北方药学;2006年03期 |
17 |
陈诗语;杭琪;敖桂珍;候丙波;绪广林;;新型布洛芬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J];合成化学;2014年06期 |
18 |
熊琳;朱军;李鹏;陈琴华;;赖氨酸布洛芬缓释液体栓的制备及体内外释放度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14年08期 |
19 |
徐芬,孙立贤,谭志诚,李瑞莲,田琦峰,张涛;右旋布洛芬的低温热容(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