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遥感动态监测
【摘要】:利用青海省2006年8月地面样点实测的生物量,结合相应月份的MODIS植被指数数据,提取与样点对应的EVI和NDVI值,建立生物量与两种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并分析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1)EVI与草地地上生物量的相关性强于NDVI。2)在不同盖度下,植被指数与生物量的相关性随着盖度的增大而增强。3)利用最优模型反演不同草地类型的逐月生物量,并分析研究区2002-2008年不同草地类型生物量的年季动态变化,发现草地生产力水平越高,草地生物量的年季变化越剧烈,说明该种类型的草地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越大;生产力水平越低的草地类型,则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度较低。
|
|
|
|
1 |
李健;舒晓波;陈水森;;基于Landsat-TM数据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
2 |
王庆;廖静娟;;基于Landsat TM和ENVISAT ASAR数据的鄱阳湖湿地植被生物量的反演[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0年02期 |
3 |
刘卫国;吕光辉;高炜;潘晓玲;郭凯;;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空间格局分析[J];中国沙漠;2006年05期 |
4 |
李凤秀;张柏;刘殿伟;宋开山;;洪河自然保护区乌拉苔草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J];湿地科学;2008年01期 |
5 |
牛志春,倪绍祥;青海湖环湖地区草地植被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J];地理学报;2003年05期 |
6 |
刘卫国,潘晓玲,高炜,师庆东,吕光辉,郭凯;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J];资源科学;2005年05期 |
7 |
陈冬花;邹陈;李滨勇;李虎;张新时;;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与植被指数关系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
8 |
傅玮东,刘绍民,黄敬峰;冬小麦生物量遥感监测模型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年01期 |
9 |
乌云娜,裴浩;草地遥感监测中植被指数的误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8年05期 |
10 |
陈利军,刘高焕,冯险峰;遥感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2年02期 |
11 |
彭道黎;滑永春;;几种植被指数探测低盖度植被能力的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
12 |
何磊;苗放;李玉霞;;岷江上游典型流域植被覆盖度的遥感模型及反演[J];测绘科学;2010年02期 |
13 |
李娜;杨锋杰;吕建升;;植物光谱效应在尾矿生态恢复评价中的应用[J];国土资源遥感;2007年02期 |
14 |
陈鹏飞;王卷乐;廖秀英;尹芳;陈宝瑞;刘睿;;基于环境减灾卫星遥感数据的呼伦贝尔草地地上生物量反演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年07期 |
15 |
吴见;彭道黎;;基于遥感的荒漠化评价技术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9年05期 |
16 |
王宏辉;李瑜鑫;王建洲;李龙;巴桑;边次;;藏东南地区草地资源与营养评价[J];草业科学;2010年01期 |
17 |
曹庆先;徐大平;鞠洪波;;北部湾沿海5种红树林群落生物量的遥感估算[J];广西科学;2011年03期 |
18 |
朱艳;吴华兵;田永超;姚霞;周治国;曹卫星;;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估测[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1期 |
19 |
李昌平;;解决“春乏”问题,实现民族地区草地畜牧业的新转机[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
20 |
满苏尔·沙比提,阿布拉江·苏莱曼,周俊菊;新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J];草业科学;2002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