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苜蓿属植物遗传资源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
【摘要】:苜蓿属植物种和品种具有丰富的形态和遗传变异,在分类上亦分歧很大。论述了我国苜蓿属植物的生态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不同的分类系统、遗传资源保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由此强调指出加强对苜蓿属植物资源的研究、防止种质资源丧失和保护苜蓿遗传资源的重大意义。
|
|
|
|
1 |
刘瑞峰,张新全,刘金平,杨烈;3种紫色土对紫花苜蓿根系发育及生物量构成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
2 |
张建波;白史且;张新全;钟肖;;紫花苜蓿根系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
3 |
林丽秀;白史且;张新全;张玉;;中国南方紫花苜蓿引种适应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
4 |
潘巨忠;张波;朱亚克;薛旭初;;苜蓿食用价值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上半月刊);2006年06期 |
5 |
毕玉芬,车伟光;新疆北部地区(北疆)苜蓿属植物秋眠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6 |
杨青川,孙彦;紫花苜蓿在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J];北京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
7 |
李捷,张清斌,杨刚;中国苜蓿属植物与新疆苜蓿种质资源的优势[J];草地学报;1997年04期 |
8 |
牛建忠,史德宽;黄河三角洲地区苜蓿收获时期生态气候适宜性评价[J];草地学报;1998年02期 |
9 |
白文明,左强,李保国;乌兰布和沙区紫花苜蓿建植与萌发预测模型[J];草地学报;2000年01期 |
10 |
袁庆华,张文淑,李敏;苜蓿褐斑病的离体叶接种研究[J];草地学报;2001年01期 |
|
|
|
|
|
1 |
范富;张宁;张庆国;邰继承;孙德志;苏雅乐;陈晓彩;;施肥对敖汉苜蓿鲜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A];2007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壤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C];2007年 |
2 |
张波;魏益民;张国权;Wolfgang Sietz;;苜蓿粉对面条品质的影响研究[A];2003国际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论坛论文集[C];2003年 |
|
|
|
|
|
1 |
陈玉林;卢得仁;;同工酶及其在牧草研究中的应用[J];草业科学;1990年06期 |
2 |
刘兴元;南方山区草地牧业机械的配套研究[J];草业科学;1994年02期 |
3 |
王荣富,何若韫;植物寒冷馴化的能量代谢与调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4 |
毕玉芬,车伟光;新疆北部地区(北疆)苜蓿属植物秋眠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
5 |
杨菁;青海高海拔冷凉地区菜用大豆结荚习性的研究[J];北方园艺;2002年05期 |
6 |
王艳青,陈雪梅,李悦,蒋湘宁,刘群录,李素艳;植物抗逆中的渗透调节物质及其转基因工程进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7 |
高振生,王培,洪绂曾,程渡;苜蓿根蘖性状发生与生态适应性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年02期 |
8 |
白可喻,赵萌莉,卫智军,韩国栋,许志信;刈割对荒漠草原几种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6年02期 |
9 |
李捷,张清斌,杨刚;中国苜蓿属植物与新疆苜蓿种质资源的优势[J];草地学报;1997年04期 |
10 |
卢欣石,何琪;润布勒苜蓿遗传变异研究[J];草地学报;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