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孔间距下镍基单晶叶片气膜孔弹塑性行为研究
【摘要】:气膜冷却作为一重要的热防护技术广泛应用于涡轮叶片中,但是气膜孔的引入破坏了叶片的结构完整性,成为裂纹形核的重要区域。将镍基单晶叶片前缘气膜孔简化为平板模型,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分析了多孔干涉下气膜孔的弹塑性力学行为,分析了孔边分切应力的分布规律;并比较了不同横向、纵向间距对气膜孔弹塑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排气膜孔间存在着明显的应力干涉,高应力区出现在相邻两列气膜孔孔心连线区域,低应力区出现在同列气膜孔之间,呈现菱形分布。孔边八面体、十二面体、六面体滑移系均开动,最大分切应力出现在夹角0o/20o/30o的位置上;横向孔间距增加,孔边应力降低;纵向孔间距增加,孔边应力增加。六面体滑移系分切应力对载荷、孔间距变化最为敏感。
|
|
|
|
1 |
神家锐,P.T.Ireland,Z.Wang,T.V.Jones;瞬态液晶传热测量技术[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3年02期 |
2 |
宋少雷;李铜桥;李金英;;有气膜孔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流场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10年03期 |
3 |
许卫疆;朱惠人;李广超;;动量比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
4 |
蒋永健;何立明;于锦禄;;上游斜坡对气膜孔换热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
5 |
于锦禄;赵罡;何立明;王育虔;陈鑫;;横向槽横向宽度对气膜孔冷却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0年17期 |
6 |
神家锐,P. T. Ireland,Z. Wang,T. V. Jones;收敛通道内气膜孔及其与矩形肋复合的强化传热[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2年02期 |
7 |
倪萌,朱惠人,裘云,许都纯,刘松龄;涡轮叶片内流冷却通道中压力系数的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04年04期 |
8 |
李广超;朱惠人;郭涛;;带肋和气膜孔内冷通道换热机理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9 |
杨力;阚瑞;任静;蒋洪德;;带气膜孔内部冷却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8期 |
10 |
杨凡;郑洪涛;李智明;;前缘气膜孔对涡轮静叶冷却效果影响的数值模拟[J];热能动力工程;2006年04期 |
11 |
金文;;旋转对涡轮工作叶片内冷通道换热影响的研究[J];汽轮机技术;2008年04期 |
12 |
戴萍;林枫;;气膜孔形状对冷却效率影响的数值研究[J];动力工程;2009年02期 |
13 |
章大海;王振波;曲燕;王秋旺;;开槽气膜孔结构对气膜冷却和流动特性的影响[J];燃气轮机技术;2010年04期 |
14 |
戴萍;林枫;;长径比对缩放槽缝孔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J];汽轮机技术;2010年06期 |
15 |
张鸣远,邹福康,陈学俊;Ludwig风洞内气膜冷却研究的实验和测量技术[J];动力工程;1991年02期 |
16 |
刘高文,刘松龄;涡轮叶栅端壁气膜冷却数值模拟[J];推进技术;2004年02期 |
17 |
杨凡;曹辉;郑洪涛;李智明;;涡轮静叶前缘气膜冷却数值模拟[J];汽轮机技术;2006年04期 |
18 |
张魏;;多孔板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
19 |
杨帆;朱惠人;李广超;;叶片前缘气膜冷却数值模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7年04期 |
20 |
唐婵;常海萍;毛军逵;;离散孔纵向波纹隔热屏气膜冷却特性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