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尧,孙训方;考虑载荷交互作用的蠕变损伤累积和剩余寿命估算[J];机械强度;2001年03期 |
2 |
张永良,周祖辉,黄荣樽;大庆泥岩的蠕变模式及其曲线拟合[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
3 |
李永盛;单轴压缩条件下四种岩石的蠕变和松弛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5年01期 |
4 |
王福成;耐火陶瓷材料的高温蠕变——动力学及试验条件的影响[J];国外耐火材料;1995年04期 |
5 |
范秋雁;软岩流变地压控制原理[J];中国矿业;1996年04期 |
6 |
杜晓东;锆对输电铝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1997年05期 |
7 |
李久林,梁新邦;GB/T2039—1997金属拉伸蠕变及持久试验方法国家标准编制说明[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1998年03期 |
8 |
翟俊霞,涂善东;高温下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的方法(Ⅱ)—R5卷7《同种钢焊接的特性》简介[J];压力容器;2000年02期 |
9 |
;文摘[J];钢管;2002年03期 |
10 |
陈晓平,白世伟;软土蠕变-固结特性及计算模型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
11 |
洪鹤,田素贵,郭华,徐永波,胡壮麒;AZ 31镁合金高温蠕变特征及组织演化[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12 |
杨慧娴,刘迪,李荣勋,刘光烨;HDPE蠕变行为的研究[J];塑料;2004年04期 |
13 |
祝群喜,关华;铌对镍基合金蠕变性能的影响[J];物理测试;2005年03期 |
14 |
谢锡善,徐志超,许经峰,朱金元;两种铁基和镍基高温合金在复杂应力条件下的蠕变及断裂[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85年04期 |
15 |
鹿振友,孙立谔;蠕变经历对落叶松材静强度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0年04期 |
16 |
孔庆平;内耗方法在研究蠕变和蠕变断裂中的应用[J];物理;1993年04期 |
17 |
杨淑碧,徐进,董孝璧;红层地区砂泥岩互层状斜坡岩体流变特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
18 |
孙继跃,陈国良,王迪;以热激活为基础的蠕变曲线本构方程[J];钢铁研究学报;1998年01期 |
19 |
张振祺,洪权,杨冠军,罗国珍;Ti600高温钛合金蠕变前后的组织变化[J];材料工程;2000年10期 |
20 |
李晓辉,谢敬佩,关承红,祝要民;颗粒增强ZA27基复合材料的高温蠕变特性[J];洛阳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