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尺度下体系自由能对扩散模型的影响
【摘要】:讨论了纳米尺度下体系自由能的改变对扩散模型的影响。随着体系尺度的逐渐减小,扩散模型由Fick扩散定律转变为Cahn-Hilliard扩散方程和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扩散模型,原子的扩散系数也随体系自由能的变化呈现出与局部原子浓度紧密相关的趋势。纳米尺度下体系自由能的变化是导致扩散模型改变的根本原因,体系非均匀性对自由能的贡献越大导致需采用非均匀体系非线性动力学扩散模型描述扩散。
|
|
|
|
1 |
林传仙,张哲儒,白正华;n+3和n+4相多体系网图[J];中国科学B辑;1982年02期 |
2 |
高超;高明;王平;;硅对钢/铝轧制复合界面化合物抑制效应的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
3 |
奚正平,冀春霖;Nd_(1.1)Fe_4B_4和Nd_2Fe_(14)B的标准生成自由能[J];中国稀土学报;1990年01期 |
4 |
王风云,宋文煜;溶剂化热力学的理论研究(Ⅲ)——含水混合溶剂中离子溶剂化自由能的理论计算[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3期 |
5 |
杨洁静;张志东;;L.Landau-P.G.de Gennes自由能的应用及其展开系数与外场的关系[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
6 |
关映雪;张爱丽;;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对其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影响[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7期 |
7 |
王泽云,荆祥兆,王清连;关于“自由能”的质疑[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
8 |
姜中宏,郭延华;利用Gibbs自由能推导无机盐及偏磷酸盐共熔区[J];硅酸盐通报;1983年01期 |
9 |
徐温崇,王俊健,苏绣锦,李志华;调幅结构对Ni-Fe-Nb-Al合金物理参量的影响[J];金属学报;1981年02期 |
10 |
贺永胜,赵志龙,刘一洋,刘林;铝合金微弧氧化热力学机理及影响因素的分析[J];电镀与环保;2005年06期 |
11 |
张进胜;钱博;;自由能-氧化态图及其应用[J];化学通报;1978年05期 |
12 |
徐惠彬;谭树松;;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滞后的研究[J];金属学报;1991年01期 |
13 |
吕振基;氧化还原反应和溶液PH值的关系图解[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
14 |
胡绍鸣;;数值方法从热力学数据估算化学反应途径[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1989年02期 |
15 |
王洪纲;;热弹性材料的自由能表达式及其与变物性系数的关系(摘要)[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1988年06期 |
16 |
任引哲;樊新萍;;酸碱软硬度与△_rG_m~°的关系[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2期 |
17 |
齐民,朱敏,杨大智;Al─Ti系高能球磨过程中介稳相变的热力学分析[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年03期 |
18 |
崔万军;贾振岐;陈静;刘俊德;;聚合物溶液对油相弯曲界面的携带作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9 |
刘毅敏;赵先英;王祥智;赵华文;杨旭;;基于自由能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研究[J];化学世界;2006年08期 |
20 |
杨院生;李会强;童文辉;;含原子团簇的Zr基大块非晶合金熔体能量模型[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