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二郎坪群硅质岩成因研究对二郎坪群的构造背景和铜多金属矿床成因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二郎坪群中三种硅质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认为二郎坪群硅质岩是典型的热水沉积硅质岩。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值(N(Al)/N(Al+Fe+Mn))指示该硅质岩的沉积环境存在东西差异,南阳盆地以东弧后盆地的规模较大(N(Al)/N(Al+Fe+Mn)=0.30~0.45),沉积环境类似远洋盆地,硅质岩的热液成分比例大,受陆缘物质影响小;而南阳盆地以西弧后盆地的规模较小(N(Al)/N(Al+Fe+Mn)=0.59),沉积环境为近大陆的边缘海,硅质岩Al含量相对较高,受到陆缘物质影响相对大。地质特征和稀土元素特征(负Eu异常、弱负Ce异常)揭示了二郎坪群硅质岩是弧后盆地型低温热液流体和海水混合形成,这为二郎坪群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的认识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热水沉积硅质岩与铜多金属矿床的共生关系证明研究区铜金属矿床的成因是海底热液喷流沉积作用。
|
|
|
|
1 |
燕长海;彭翼;刘国印;冯胜斌;赵荣军;;东秦岭二郎坪群热水沉积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质通报;2007年05期 |
2 |
冯胜斌;周洪瑞;燕长海;彭翼;胡绍斌;任建光;;东秦岭二郎坪群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J];现代地质;2007年04期 |
3 |
汤清龙;赵志强;吉恒召;杨涛;牛磊;;东秦岭二郎坪群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J];华南地质与矿产;2010年04期 |
4 |
宋峰;东秦岭二郎坪群蛇绿岩中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0年01期 |
5 |
石铨曾;;河南东秦岭区域构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评述[J];河南国土资源;1986年01期 |
6 |
何瑞芳,段联合;东秦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02期 |
7 |
张正伟,杨怀洲,朱炳泉;东秦岭沉积建造演化与成矿[J];地球学报;2003年04期 |
8 |
李荣玺,鹿粗,胡能高;东秦岭回龙湾强应变带及其地质意义[J];河南地质;1999年01期 |
9 |
朱广彬,刘国范,姚新年,杨振军;东秦岭铅锌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5年01期 |
10 |
何瑞芳,段联合;东秦岭火山岩的壳幔热动力状态及造山模式[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93年03期 |
11 |
劳子强;;二郎坪群的层序及时代归属[J];河南国土资源;1991年04期 |
12 |
王学仁,华洪,孙勇;河南西峡湾潭地区二郎坪群微体化石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
13 |
王志光,刘新东,张振邦,张瑜麟,向世红;东秦岭二郎坪地体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环境与找矿前景[J];中国地质;2001年07期 |
14 |
李采一;马国建;陈瑞保;;河南省二郎坪群的层序及时代归属新知[J];河南国土资源;1988年04期 |
15 |
;下宽坪群(二郎坪群)首次发现完好化石[J];地质通报;1987年04期 |
16 |
孙卫东,李曙光,孙勇,张国伟,张宗清;北秦岭西峡二郎坪群枕状熔岩中一个岩枕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J];地质论评;1996年02期 |
17 |
陈建立;二郎坪群海相火山岩中块状硫化物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J];地质与勘探;2004年06期 |
18 |
田伟,魏春景;北秦岭造山带加里东期低Al-TTD系列:岩石特征、成因模拟及地质意义[J];中国科学D辑;2005年03期 |
19 |
姚宗仁;涂金顺;焦守敬;张兴辽;;二郎坪群的层序古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讨论[J];河南国土资源;1987年04期 |
20 |
王涛,丁莲芳,李伍平;东秦岭朱夏断裂北侧大理岩系中微古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