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及豆科灌草植物的潜在影响
【摘要】:以不同程度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黄土区石油污染对土壤和豆科灌草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潜在影响,由此确定适宜的修复物种。结果表明:石油污染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呈非单调抑制、对放线菌呈单调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明显,对脲酶、多酚氧化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单调抑制作用,对蔗糖酶、磷酸酶和脱氢酶活性呈单调促进作用;可使得土壤向偏碱性发展,对有机碳含量呈单调提升作用,对氮、磷和钾的有效性均呈单调抑制作用。在无污染情况下,毛苕子(Vicia villosa)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属极易发芽种子,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和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属较易发芽种子,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属较难发芽种子,而小冠花(Coronilla vari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和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属极难发芽种子;其中,胡枝子、毛苕子、紫穗槐、紫花苜蓿和沙打旺属于旺盛生长灌草类型。受到石油污染后,对柠条、小冠花和红豆草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或有所促进,其余灌草种子均受到抑制,对所有灌草幼苗的生物量均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油污土壤修复的角度考虑,柠条、紫穗槐、毛苕子和紫花苜蓿较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良好,红豆草、小冠花、沙打旺较适宜播种发芽但后期生长不良,草木樨和胡枝子既不适宜播种发芽且后期生长不良。
|
|
|
|
1 |
;美“石油污染法”出台后 技术竞争激烈[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3年04期 |
2 |
Мониин.А,Войтов.В,李若钝;海上石油钻探、采油及其溢油事故的回顾[J];海岸工程;1995年02期 |
3 |
朱玫,许嘉琳,田洪海;应用表面活性剂治理包气带石油污染的研究[J];环境科学;1996年04期 |
4 |
张建乐,张彦龙,张淑萍,马继承;秦皇岛沿岸海域石油污染状况初探[J];海洋通报;1996年05期 |
5 |
赵荫薇,王世明,张建法;微生物处理地下水石油污染的应用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1998年02期 |
6 |
张殿瑞 ,龚争辉;植物内元素含量变化的相关分析[J];山东环境;2000年04期 |
7 |
李晔,陈新才,王焰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最佳生态条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年04期 |
8 |
向兰,熊运实,王绍玲,郑远扬;石油污染生物治理现场实例[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5年02期 |
9 |
席淑琪,刘芳,吴迪;微生物对地表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降解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0 |
尹海龙,武周虎;石油在水中悬浮物上的吸附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1年03期 |
11 |
陈荣,郑微云,余群,张勇;石油污染对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抗氧化酶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
12 |
杨福俊;李大彬;;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J];科技资讯;2007年01期 |
13 |
林树生;邱陆军;张鑫;赵亮;;盱眙淮河油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0年03期 |
14 |
HéctorM.Guzman;Kym E. Jarvis;沈英娃;;来自加勒比海造礁珊瑚的百年钒记录:巴拿马石油污染的一种指示物[J];AMBIO-人类环境杂志;1996年08期 |
15 |
杨福俊;李大彬;;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6期 |
16 |
肖辉;王军利;;我国石油污染的法律责任[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
17 |
郑舜琴,黄华瑞;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南黄海石油污染源的鉴别[J];海洋科学;1981年03期 |
18 |
Д.Г.Эвягиниив;郭汉文;;不同程度石油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监测特征[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2年03期 |
19 |
钟晓红;石油污染[J];世界环境;1994年02期 |
20 |
孙伯英,江士昂;石油污染法和地面油罐的法规[J];油气田环境保护;199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