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中南段白石-苟家飞来峰龙潭组及二叠纪层序地层特征
【摘要】:详细描述了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白石 -苟家大型飞来峰多条龙潭组地层剖面 ,讨论了龙潭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及其横向变化规律。根据沉积特征及相对海平面变化规律将区内二叠纪阳新组和龙潭组划分为 4个沉积层序并归于两个层序组 ,讨论了各体系域特征。首次发现区内晚二叠世存在强烈的沉积环境差异 ,并建立了龙潭期沉积环境模型
|
|
|
|
1 |
张明书,陈民本;台湾岛是飞来峰的新依据[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8年03期 |
2 |
李文恒;易培蕃;邓光先;;试谈上二叠统的下界[J];地质论评;1984年02期 |
3 |
汪来利,刘贻灿,石永红;桐城桐山-庐江大化下古生界飞来峰及其地质意义[J];安徽地质;1994年Z1期 |
4 |
赵兵;四川宝兴灵关─金台山飞来峰泥盆纪地层古生物[J];地层学杂志;1995年01期 |
5 |
胡新伟,吴山,邓江红;龙门山中南段泰安寺-干沟-苍坪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6 |
本刊编辑部;地质学家呼吁保护四川彭县龙门山地区“飞来峰”[J];地质论评;1997年04期 |
7 |
郑亚东,张青,王玉芳,王世洗,左国朝,拉哈苏伦,巴达奇,巴达姆格拉夫,张怀素;北山—南戈壁地区侏罗纪巨型逆冲推覆体[J];内蒙古地质;1998年04期 |
8 |
韩建辉;李忠权;王道永;;龙门山中段清平叠覆式飞来峰的厘定[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
9 |
陈代钊;河流沉积占优势地层中高频层序地层──以贵州盘县西部龙潭组为例[J];地质科学;1997年04期 |
10 |
韩同林;;四川什邡冰碛剖面发现记[J];大自然;2001年01期 |
11 |
王世锋,王二七;滇西无量山逆冲推覆带山前飞来峰的构造成因[J];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
12 |
吴山,赵兵,苟宗海,邓明森,邓江红,胡新伟;龙门山中-南段构造格局及其形成演化[J];矿物岩石;1999年03期 |
13 |
胡世忠;龙潭组下界及其沉积类型划分的问题[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2期 |
14 |
胡世忠;广东兴梅、曲仁煤田龙潭组下界的讨论[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
15 |
李成栋,胡世忠;镇江伏牛山龙潭组底部的鱼类化石[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2年03期 |
16 |
李远贵;;试论蓥华山煤田晚二迭世龙潭组成煤规律[J];四川地质学报;1982年02期 |
17 |
周自隆;;四川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飞来峰”成因研究的新进展[J];四川地质学报;2006年01期 |
18 |
刘祥先;;贵州盘县马依西井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S1期 |
19 |
刘祥先;;贵州盘县马依西井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11期 |
20 |
范立新;;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