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庄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研究
【摘要】:在分析下庄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根据包体水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水-岩相互作用原理对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进行了详细探讨。其结果表明,下庄铀成矿热液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18O=+6.90‰~-9.80‰(SMOW)、δD=-30‰~-85‰(SMOW)位于已发生氧漂移的大气降水同位素组成范围。水-岩同位素交换后,岩石的δ18O值明显降低,显示出与岩石相互作用的古地下水具有相当低的δ18O值。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同位素交换结果证明下庄成矿古水热系统具有比较充足的水源,大气降水与岩石交换后热液的δ18O计算(-8.26‰~+1.53‰)与成矿期热液的δ18O值(-6.54‰~+1.43‰)相吻合。证据表明下庄铀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
|
|
|
1 |
周涛发,岳书仓,袁峰;安徽月山矿田铜、金矿床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流体输运-化学反应成矿动力学[J];安徽地质;2001年02期 |
2 |
邢树文,孙景贵,李东旭,刘洪文,陈军强;胶东晚中生代金矿成矿的硫同位素组成及热动力源[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年02期 |
3 |
庄文明;陈国能;林小明;彭卓伦;马浩明;;广东长坑金银矿床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及矿床成因讨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4期 |
4 |
陈衍景;炭质层控型银洞坡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5 |
朱赖民,金景福,何明友,胡瑞忠,刘显凡;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床深部物质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6 |
张成江;华南几个杂岩体中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7 |
卢武长,张萍,杨绍全;东沟坝多金属矿床同位素地质特征[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
8 |
闵茂中,张祖还;论华南含铀沉积建造[J];沉积学报;1993年04期 |
9 |
姚振凯,朱蓉斌;湖南符竹溪金矿床多因复成模式及其找矿意义[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年03期 |
10 |
吴长年,任启江,阮惠础,胡文瑄;安徽庐枞盆地何家小岭黄铁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3年03期 |
|
|
|
|
|
1 |
王果,华仁民,秦立峰;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流体作用研究[J];高校地质学报;2000年03期 |
2 |
张成江;华南几个杂岩体中产铀与非产铀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铀成矿关系[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3 |
周涛发,岳书仓;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系统的形成条件及机理[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
4 |
胡瑞忠;XW铀矿床成矿机理[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3期 |
5 |
张成江;贵东岩体花岗岩中晶质铀矿的特征及其找矿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
6 |
黄思静,石和,张萌,沈立成,武文慧;锶同位素地层学在碎屑岩成岩研究中的应用[J];沉积学报;2002年03期 |
7 |
刘德良,谈迎,孙先如,李振生,方国庆,陶士振;鄂尔多斯古生界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与油气演化关系[J];沉积学报;2002年04期 |
8 |
焦养泉,陈安平,王敏芳,吴立群,原海涛,杨琴,张承泽,徐志诚;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直罗组底部砂体成因分析——砂岩型铀矿床预测的空间定位基础[J];沉积学报;2005年03期 |
9 |
杜乐天;幔汁—H-A-C-O-N-S流体[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8年01期 |
10 |
陈繁荣,沈渭洲,王德滋,刘昌实;1220铀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矿床成因研究[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