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老子山地热田成因模式
【摘要】:老子山地热田是苏北盆地的典型地热田之一,阐明其成因模式对于该地热田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大地热流测试和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大地热流背景值为63.9mW/m2,地热水与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在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经分析,该地热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其补给区位于距地热田南部约60km处的盱眙—张八岭一带的丘陵地区,热储温度为73~120℃,循环深度为2 350~4 200m,循环周期约为7 800a,热水在区内NNE—SSW向与NW—SE向断裂的交汇处上涌,形成地热田。
|
|
|
|
1 |
韩庆之,庄庆祥;漳州盆地地下热水的来源和运移途径的初步研究[J];地球科学;1988年03期 |
2 |
庄庆祥;漳州热田成因模式探讨[J];地球科学;1988年03期 |
3 |
熊亮萍,汪集旸,庞忠和;漳州热田的对流热流和传导热流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0年06期 |
4 |
熊绍柏,金东敏,孙克忠,邹以生,樊叙邦,杜小刚;福建漳州地热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壳深部构造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1期 |
5 |
庞忠和;漳州盆地地热田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J];地球科学信息;1988年03期 |
6 |
胡圣标,熊亮萍;福建漳州低温断裂带地热系统数学模拟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1990年04期 |
7 |
熊亮萍,汪集旸,庞忠和;漳州热田温度场[J];地质科学;1990年01期 |
8 |
王昌平;;漳州地下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测[J];福建地质;2006年03期 |
9 |
陈良洲;;漳州地下热水资源评价方法浅析[J];工程勘察;2007年02期 |
10 |
粘为振;;漳州地热田成因模式及其与控制构造的关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08年04期 |
|
|
|
|
|
1 |
王登红;付小方;应汉龙;;四川西部现代热泉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5期 |
2 |
王钧,汪缉安,沈继英,邱楠生;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J];地球科学;1995年04期 |
3 |
熊亮萍,高维安;隆起与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J];地球物理学报;1982年05期 |
4 |
杜建国;徐永昌;孙明良;;中国大陆含油气盆地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大地热流密度[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
5 |
张福勤,刘建忠,欧阳自远;华北克拉通基底绿岩的岩石大地构造学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
6 |
任战利,刘池阳,张小会,吴汉宁,陈刚,李进步,马团校;酒泉盆地群热演化史恢复及其对比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5期 |
7 |
汪洋;利用地下流体氦同位素比值估算大陆壳幔热流比例[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
8 |
王社教,胡圣标,汪集;准噶尔盆地热流及地温场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0年06期 |
9 |
袁玉松;马永生;胡圣标;郭彤楼;付孝悦;;中国南方现今地热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
10 |
沈显杰,李国桦,汪缉安,邓孝,张文仁,杨淑贞;青海柴达木盆地大地热流测量与统计热流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