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盆地炭山岭油页岩特征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
【摘要】:利用炭山岭矿区钻井岩心和分析测试资料,对炭山岭矿区油页岩工业品质、有机质类型、有机质丰度和油页岩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油页岩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炭山岭矿区油页岩成矿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油四层形成于水进体系域发育时期,成因类型为湖泊沼泽相腐泥腐殖型油页岩,油页岩品质较好;油三层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发育时期,成因类型为浅湖相腐殖腐泥型油页岩。炭山岭矿区油页岩成矿主要受构造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和古地貌特征等因素控制。
|
|
|
|
1 |
王永莉,刘招君,荆惠林,张海龙,张建;桦甸盆地古近系桦甸组油页岩矿床沉积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6期 |
2 |
卢进才;李玉宏;魏仙样;魏建设;;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油页岩沉积环境与资源潜力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3 |
李成博;郭巍;宋玉勤;杜江峰;;新疆博格达山北麓油页岩成因类型及有利区预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4 |
张健;刘招君;杜江峰;柳蓉;王伟涛;柳世友;荆保泽;;黑龙江省依兰盆地古近系达连河组油页岩沉积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6期 |
5 |
陶明信,徐永昌,陈践发,沈平;中国煤型气区的构造环境、典型气藏及勘探方向Ⅱ——中、新生界煤型气[J];沉积学报;1999年04期 |
6 |
陈启林,李相博,汤桦;民和盆地侏罗系沉积演化特征及勘探潜力[J];甘肃地质学报;2005年01期 |
7 |
蔡春芳,彭德堂,高振中,史永苏,关银录,李碧宁;民和盆地中下侏罗统沉积相分析[J];青海国土经略;1997年02期 |
8 |
宋玉勤;郭巍;刘招君;王清斌;王海燕;;民和盆地窑街煤田油页岩沉积环境分析及开发前景预测[J];世界地质;2006年01期 |
9 |
罗开平,范小林;河西走廊及邻区中新生代成盆背景与盆地原型[J];石油实验地质;2004年05期 |
10 |
曹守连,杨农;民和盆地侏罗纪和早白垩世成盆应力场模拟[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7年02期 |
|
|
|
|
|
1 |
汪盛;;利用射频能试验从地下油页岩中开采石油[J];今日科技;1980年05期 |
2 |
赵隆业,杨美伶;重视油页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中国地质;1984年03期 |
3 |
傅家谟,徐芬芳,陈德玉,刘德汉,胡成一,贾蓉芬,徐世平,A.S.Brassell,G.Eglinton;茂名油页岩中生物输入的标志化合物[J];地球化学;1985年02期 |
4 |
张大江,黄第藩,李晋超;抚顺、茂名油页岩和劣质煤中生物标记烃及其地化意义的初步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5年02期 |
5 |
S.Ozimic;张英兰;;Toolebuc地层油页岩研究[J];世界地质;1985年01期 |
6 |
F.P.Miknis
,J.W.Smith
,裴存民;美国油页岩的核磁共振研究[J];地质地球化学;1987年08期 |
7 |
王成善,张哨楠;藏北双湖地区三叠纪油页岩的发现[J];中国地质;1987年08期 |
8 |
宋家荣,范璞;油页岩的地球化学及初次运移早期烃类的分异作用[J];沉积学报;1989年03期 |
9 |
王屿涛;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页岩[J];新疆石油地质;1990年03期 |
10 |
赵隆业,陈基娘,王天顺;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J];现代地质;199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