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政投入、空间收敛与基础教育公平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基础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其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收敛假说,利用2010—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基础教育财政的空间动态收敛性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不论是基础教育总体还是各级教育类型均未出现明显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未来教育财政投入收敛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作为初步判断为进一步实证提供支撑;第二,通过检验发现,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具有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进而构建了空间动态条件β-收敛模型。在加入区域异质性因素和空间因素后,基础教育总体以及各级教育类型的财政投入收敛性显著存在,同时空间溢出效应随着教育层级的提高而增强,相比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财政收敛情况最佳,高中阶段次之,而学前教育阶段的区域投入均衡和收敛速度有待加强。鉴于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的教育财政投入均衡水平,维持或提高现阶段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投入的区域均衡水平,进而形成整体基础教育发展的结构均衡。另外,还需关注区域间的关联互动,最大程度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带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