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越冬幼虫为主的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的研究
【摘要】:本文报道了1983~1986年期间油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中,越冬幼虫在树干及地面的分布规律,年发生世代数,幼虫空间格局及其抽样技术和越冬幼虫种群数量变动;文中叙述了控制越冬幼虫的有效措施:塑料薄膜围环、拟菊酯类杀虫剂毒环、毒纸环阻杀越冬下树或出蛰上树幼虫,干基围纸环、干基地面铺石块诱集下树越冬幼虫,施拟青霉菌剂防治越冬幼虫等;文中还涉及到了天敌的调查利用,以及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以控制越冬幼虫为中心的综合防治系统方框图。
|
|
|
|
1 |
李镇宇
,许志春
,宋长义
,黄吉勇;灭幼脲Ⅰ号对鹌鹑毒性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2 |
武觐文;铺石诱虫防治油松毛虫[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
3 |
陈华盛;三种平腹小蜂杂交试验及超微结构观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4 |
胡舜寰,庞正轰;油松毛虫越冬幼虫垂直分布的调查[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5 |
宋长义;李镇宇;黄吉勇;;灭幼脲1号防治松毛虫的研究(二)——林间药效试验[J];林业科学;1986年01期 |
6 |
夏乃斌;屠泉洪;王玉兰;;油松毛虫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林业科学;1987年03期 |
7 |
武觐文;;应用拟青霉等真菌防治油松毛虫[J];林业科学;1988年01期 |
8 |
何允恒,陈树椿,陈华盛,吴矩文,严静君,徐崇华,姚德富;北京地区油松毛虫寄生天敌考察[J];中国生物防治;1988年01期 |
|
|
|
|
|
1 |
缪勇,刘家成;浅谈害虫综合治理防治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3期 |
2 |
陈树仁,吴坚;第二代菜青虫为害甘蓝损失模型及防治指标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1期 |
3 |
邹运鼎,王弘法,张永熙,赵昌平;棉花苗期棉蚜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的评定[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4 |
黄保宏,高正良;黑缘红瓢虫成虫的耐饥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
5 |
张中;陈名君;胡飞;耿德贵;樊美珍;黄勃;;粉拟青霉几丁质酶产酶条件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6 |
武觐文;应用粉拟青霉防治松毛虫[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7 |
王传全,王翔,施文,孙舜;贵池市水稻二化螟发生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8 |
何忠,陈念丽,席瑞华,陈宁生,岳廷茂;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de Beauvois)的鸣声结构及声引诱[J];动物学报;1989年01期 |
9 |
周章义,苏西林,刘曾三,苏秀廉;林木营养与虫害——杨树不同栽培措施的抗虫效应[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5年03期 |
10 |
周学权,张执中,李振宇;松毛虫属一些种类血淋巴蛋白的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9年04期 |
|
|
|
|
|
1 |
丁岩钦;害虫种群经济阈值的概念及其数字模型[J];动物学研究;1988年02期 |
2 |
盛承发;害虫经济阈值的研究进展[J];昆虫学报;1989年04期 |
3 |
李典谟,R.L.Tummala,D.L.Haynes;论计算机化的病虫害管理系统的原理[J];生态学报;1983年03期 |
4 |
陈常铭,赵和庚,李实福;稻纵卷叶螟经济阈值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4年02期 |
5 |
盛承发,马世骏;棉铃虫二代期模拟为害蕾的经济生态学效益[J];生态学报;1986年02期 |
6 |
苏祥瑶,林昌善;粘虫危害小麦的动态经济阈值的研究[J];生态学报;1987年04期 |
7 |
屠泉洪,夏乃斌,邵海荣;油松毛虫发生的灰色预测模型[J];生态学报;1990年03期 |
8 |
林华峰;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在虫生真菌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
9 |
楚国忠,杨秀元;大山雀雏期对越冬后马尾松毛虫幼虫的捕食作用[J];动物学杂志;1987年03期 |
10 |
刘宽余,毕慧泉,刘玄基;落叶松毛虫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及其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
|
|
|
|
|
1 |
骆有庆,宋广巍,刘荣光,李建光;杨树天牛生态阈值的初步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2 |
何东进,洪伟,吴承祯;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及研究框架[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3 |
郑永祥,崔相富,陈绘画,张小平;鞭角华扁叶蜂防治指标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2年04期 |
4 |
莫建初,王问学;我国森林害虫经济阈值研究进展[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5 |
王滨;丁德贵;樊美珍;李增智;;白僵菌生物防治林中马尾松毛虫天敌昆虫群落调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6 |
苏建伟;徐延熙;秦小薇;戈峰;;松毛虫雌性信息素的研究与应用[J];昆虫知识;2006年04期 |
7 |
刘铁红,庄 严,徐铁男;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用生物防治措施的现状[J];辽宁林业科技;2002年S1期 |
8 |
刘际建,林青兰,周明者;森得保林间防治柳杉毛虫的药效试验[J];林业科技;2004年03期 |
9 |
文志忠,王士坤,任幼琴;利用性引诱进行马尾松毛虫发生期预测和虫情监测[J];林业科技通讯;2000年05期 |
10 |
蒋杰贤,赵京音,柴晓玲;我国森林害虫监测预报技术研究进展(综述)[J];上海农业学报;200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