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北麓挤压隆起山地边缘不对称地堑发育模式研究
【摘要】:根据构造、沉积和地貌的野外调查与资料分析研究了河西走廊压性山地边缘所发育的一种特殊的活动构造地貌——喇叭形不对称地堑。它在呈弧形的山地边缘平面上为喇叭形河口,实际上是发育在特定的构造部位、由断层围限的不对称地堑。它是挤压型活动断裂带中有代表性的构造现象,古浪不对称地堑便是其中之一。探讨了该不对称地堑的发育模式。
|
|
|
|
1 |
莫多闻,朱忠礼,万林义;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发育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6期 |
2 |
史兴民,杨景春,李有利,南峰;天山北麓玛纳斯河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运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3 |
李有利,李保俊,杨景春;甘肃张掖黑河口断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活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
4 |
王庆;12.4万年以来山东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的构造抬升速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
5 |
王东锐,杨景春;四维地貌模型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2期 |
6 |
潘保田,高红山,李吉均;关于夷平面的科学问题——兼论青藏高原夷平面[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
7 |
王乃梁,杨景春;我国新构造运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地理学报;1981年02期 |
8 |
杨景春;中国北部和东北部构造地貌发育和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的关系[J];地理学报;1983年03期 |
9 |
韩慕康,朱世龙,赵景珍,张香荣;太行山东麓断裂带南段第四纪构造应力场的地貌表现[J];地理学报;1983年04期 |
10 |
胡小猛,傅建利,李有利;汾河流域地貌发育对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
|
|
|
|
|
1 |
史兴民,杨景春,李有利,南峰;天山北麓玛纳斯河河流阶地变形与新构造运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2 |
许洪泰;闵伟;何文贵;葛孚刚;;玉门塔尔湾北西向地貌陡坎成因探讨[J];防灾减灾学报;2012年01期 |
3 |
李利波;徐刚;胡健民;于新兵;;基于DEM的活动构造研究[J];中国地质;2012年03期 |
4 |
魏全伟;谭利华;王随继;;河流阶地的形成、演变及环境效应[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
5 |
高红山,潘保田,邬光剑,李吉均,李炳元,Douglas Burbank,业渝光;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
6 |
胡春生;潘保田;高红山;徐树建;;最近150ka河西地区河流阶地的成因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5期 |
7 |
马保起,李德文,郭文生;晚更新世晚期呼包盆地环境演化与地貌响应[J];第四纪研究;2004年06期 |
8 |
马保起,苏刚,侯治华,舒赛兵;利用岷江阶地的变形估算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晚第四纪滑动速率[J];地震地质;2005年02期 |
9 |
杨晓平;冯希杰;戈天勇;宋方敏;师亚芹;刘玉法;;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J];地震地质;2008年03期 |
10 |
杨晓平;李安;黄伟亮;张玲;;天山北麓活动背斜区河流阶地与古地震事件[J];地震地质;2011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