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距离选通的非视域成像特性分析
【摘要】: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借助具有一定镜面反射特性的中介反射面可以实现绕过拐角对隐蔽目标成像,即非视域成像。在对中介反射面模型化的基础上,分析并推导非视域成像系统探测器光敏面上的信号辐照度与干扰辐照度,进而给出非视域图像的对比度模型;结合典型非视域成像系统参量,分析中介面反射特性及其位置对非视域成像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实用的中介反射面,只有采用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模式才能实现非视域成像;当探测器和目标的位置确定时,中介反射面距离目标越近,非视域成像系统探测、识别目标的难度就越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采取适当的使用策略或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发挥系统的性能。文中建立的模型及分析结果对于非视域成像的理论研究、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
|
|
|
1 |
徐效文,郭劲,付有余,周建民;距离选通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激光杂志;2003年05期 |
2 |
柏连发;张毅;陈钱;顾国华;;距离选通成像实现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1期 |
3 |
初士博;刘孟德;盖志刚;杨书凯;周扬;杨俊贤;;基于距离选通的激光主动成像技术的研究[J];光学仪器;2011年02期 |
4 |
韩宏伟;张晓晖;葛卫龙;;一种用于水下距离选通成像的变步长扫描方法[J];激光技术;2011年02期 |
5 |
许凯达;金伟其;裘溯;刘敬;张强辉;;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及其组合应用模式综述[J];红外技术;2012年01期 |
6 |
许凯达;金伟其;刘敬;裘溯;田训卿;;基于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的非视域成像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8期 |
7 |
宋岩峰;孙卫平;刘灏;;远距离激光照明选通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红外;2013年01期 |
8 |
蒋廷华;介绍一种时间选通电路[J];声学技术;1984年04期 |
9 |
虞家琪;黄世华;;光子选通光谱烧孔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发光快报;1990年S1期 |
10 |
陈述春,祁长鸿,吴铁强,戴凤妹,邱佩华,干福熹;一种新的无机光子选通光谱烧孔材料[J];中国激光;1991年04期 |
11 |
初士博;盖志刚;赵杰;周扬;杨俊贤;;激光距离选通成像可视空间深度实验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S2期 |
12 |
陈超;杨鸿儒;吴磊;俞兵;袁良;杨斌;黎高平;;距离选通成像系统关键性能的实验[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2期 |
13 |
徐效文,郭劲,于前洋,付有余,周建民;激光距离选通成像关键技术[J];激光技术;2003年06期 |
14 |
赵岩,翟百臣,王建立,陈涛;激光距离选通成像同步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5年05期 |
15 |
王寿增;孙峰;张鑫;;激光照明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研究进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3期 |
16 |
邹晓坤;郭喜庆;崔惠绒;;距离选通技术在光子计数系统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10期 |
17 |
秦琳;陈名松;阙斐一;;基于距离选通的水下偏振光成像系统的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07期 |
18 |
杨金宝;王新伟;周燕;;动目标选通探测的闪光抖动[J];光电子.激光;2012年02期 |
19 |
竹孝鹏;刘继桥;贺岩;李小莉;毕德仓;陈卫标;;532nm激光距离选通成像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2期 |
20 |
张跃民;刘晓莉;陈洲;赵路民;张红;张金涛;;一种应用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微光望远镜[J];应用光学;2013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