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潘成安,胡汉辉,周晔;基于博弈论的知识型企业激励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3期 |
2 |
王月红;曾令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博弈分析[J];现代商业;2008年35期 |
3 |
王瑛;供应链伙伴信息共享的博弈与激励[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5期 |
4 |
孟耀辉;;证监会与上市公司基于信息披露的博弈[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
5 |
钱艳俊,张正祥,林军;供应商参与ERP信息集成激励机制的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
6 |
崔尚平,崔尚斌;一阶单调网络对周期激励的稳态周期响应[J];甘肃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
7 |
郑长德;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8 |
魏智,郑祚馨;局部非线性系统受随机激励的脉冲响应分析方法[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0期 |
9 |
张汉江,马超群,刘洋,许登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最优激励合同研究[J];系统工程;2000年01期 |
10 |
王效俐,郝晓彤,安宁;激励模型及其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11 |
金成晓;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
12 |
殷进功,汪应洛;高校教师激励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年02期 |
13 |
陈友芳;从信息经济学看当前科研经费利用体制的改革[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3期 |
14 |
梁惠琼;“激励、自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初探——兼谈统计学原理课教学[J];统计教育;2000年05期 |
15 |
刘国买,邹捷中;双边敲出障碍期权定价模型[J];经济数学;2003年04期 |
16 |
孟炯;;基于企业安全责任的声誉模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13期 |
17 |
罗定提,仲伟俊,张晓琪,沈厚才;分散式供应链中旁支付激励机制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1年03期 |
18 |
赵赴越,陆如川,刘翌琼;也谈国有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4期 |
19 |
孙宁,李瑰贤;随机振动信号的一种简单模拟计算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0年02期 |
20 |
吴建国,李和风;激励理论在科研院所分配制度改革中的实践[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年0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