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隧穿二极管
【摘要】:设计并研制出室温工作的共振隧穿二极管,室温电流峰谷比达到7.6:1,最高振荡频率为54GHz。本文对RTD的设计、研制过程、参数和特性测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说明。
|
|
|
|
1 |
张世林,牛萍娟,梁惠来,郭维廉,赵振波,郝景臣,王文君,周均铭,黄绮;量子共振隧穿二极管的频率特性与分析[J];半导体学报;2002年11期 |
2 |
潘炜,张晓霞,罗斌,邓果,李孝峰,陈建国;垂直腔半导体光放大器双稳及逻辑特性的理论研究[J];半导体学报;2005年02期 |
|
|
|
|
|
1 |
蒋平;新型量子器件──共振隧穿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原理及应用前景[J];物理;1992年02期 |
2 |
王勇刚,马骁宇,吕卉,王丽明,刘媛媛;宽带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研制方法及选择腐蚀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4年07期 |
3 |
李圣怡,刘宗林,吴学忠;微加速度计研究的进展[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4 |
韩荔,龙志峰,李庆祥,白立芬;电子隧道加速度计输出信号的分析与处理[J];光学精密工程;2002年01期 |
5 |
周兆英,叶雄英,崔天宏,张联;微米纳米技术及微型机电系统[J];光学精密工程;1998年01期 |
6 |
嵇钧生;微机电系统及其测量问题[J];测控技术;1999年01期 |
7 |
张寿柏,丁桂甫,郭晓芸,沈天慧;微机电系统中的材料和加工[J];上海有色金属;2000年03期 |
8 |
才海男,周兆英,李勇,张文栋;微硅加速度传感器的动态特性补偿方法研究[J];宇航计测技术;1998年02期 |
9 |
贺玲,薛大同;微机械硅加速度计的性能分析[J];真空与低温;2003年02期 |
10 |
周兆英,杨兴;微/纳机电系统[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3年02期 |
|
|
|
|
|
1 |
宋登元;九十年代微电子学突破方向的展望[J];半导体技术;1992年06期 |
2 |
张斌,阮刚,薛乐川;单稳双稳态转变逻辑单元等效电路模型[J];半导体学报;1999年04期 |
3 |
孙建平;共振隧穿二极管研究进展[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9年02期 |
4 |
梁擎擎,阮刚,张斌;共振隧穿二极管电流密度-电压曲线数值计算中积分方法的改进[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1999年04期 |
5 |
何红波,周继承,胡慧芳,李义兵;InGaAs/InAlAs RTD I-V特性的量子力学隧穿模拟[J];半导体杂志;2000年01期 |
6 |
梁擎擎,阮刚;共振隧穿二极管电流密度-电压曲线的计算与分析[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1年02期 |
7 |
李国华;半导体量子器件物理讲座 第四讲 共振隧穿器件及其电路应用[J];物理;2001年07期 |
8 |
吴引江;新型纳米电子器件制成[J];稀有金属快报;2001年07期 |
9 |
;半导体器件[J];电子科技文摘;2001年12期 |
10 |
牛萍娟,郭维廉,梁惠来,张世林,吴霞宛;共振隧穿二极管交流小信号模型的建立[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2年02期 |
|
|
|
|
|
1 |
商耀辉;武一宾;卜夏正;牛晨亮;王建峰;李亚丽;张雄文;;隧穿型量子效应薄膜材料制备技术[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