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灰度变换算法在红外测温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在红外测温系统中,针对传统线性灰度变换带来的测温误差,提出一种非线性灰度变换方法。该方法以探测单元非线性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非线性响应输出灰度值与温度值的计算公式,以解决输出动态范围小,线性灰度变换带来的测温误差大的缺点。理论分析表明:非线性灰度变换算法能够有效提高红外成像系统的测温精确度,在实际工程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
|
|
1 |
江早,刘晋军,王冬,刘积仁;一种可交互删改的二值图像快速连通体标识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2 |
徐凤生;模糊集合的可乘结构形态运算[J];德州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
3 |
陈柏生;;一种二值图像连通区域标记的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5期 |
4 |
徐正光;鲍东来;张利欣;;基于递归的二值图像连通域像素标记算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24期 |
5 |
李强,张桂林;二值图象标记的一种快速算法[J];计算机学报;1989年03期 |
6 |
王亮;黄飞;冯少彤;聂守平;王鸣;;一种改进的二值图像像素标记算法[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02期 |
7 |
杨立;红外热像仪测温计算与误差分析[J];红外技术;1999年04期 |
8 |
郑兆平,曾汉生,丁翠娇,刘占增,蒋扬虎,朱小平;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及其应用[J];红外技术;2003年01期 |
9 |
辛云宏,杨万海;基于红外辐射信息的IRST系统机动目标跟踪算法[J];红外技术;2004年03期 |
10 |
姜宗桥,金蕙芬;医用红外热象仪技术性能与临床诊断价值的关系[J];红外技术;1998年01期 |
|
|
|
|
|
1 |
余农,吴常泳,汤心溢,李范鸣;红外目标检测的自适应背景感知算法[J];电子学报;2005年02期 |
2 |
殷世民,刘上乾;基于低次插值的红外焦平面器件非均匀性多点校正算法[J];光子学报;2002年06期 |
3 |
高航;宋利明;郑焕文;宋振武;;应用红外热象仪测量磨削温度场的探讨[J];红外技术;1991年01期 |
4 |
杨立;红外热像仪测温计算与误差分析[J];红外技术;1999年04期 |
5 |
寇蔚,杨立;热测量中误差的影响因素分析[J];红外技术;2001年03期 |
6 |
刘慧开,杨立;太阳辐射对红外热像仪测温误差的影响[J];红外技术;2002年01期 |
7 |
张健,杨立,刘慧开;环境高温物体对红外热像仪测温误差的影响[J];红外技术;2005年05期 |
8 |
李兵,袁祥辉,潘银松;一种新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实时校正方法研究[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0年06期 |
9 |
石岩,张天序,李辉,曹治国;一种考虑红外焦平面器件非线性响应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4年04期 |
10 |
张天序,石岩;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自适应校正算法中目标退化与伪像的消除方法[J];红外与毫米波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