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摘要】:源自NOAA-NESDIS北半球积雪覆盖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期间,我国降雪覆盖范围基本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依据全国无缺测、具有连续日降雪观测的台站资料波谱分析显示,1970—2000年我国降雪量年变化波谱组成比较简单,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和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划分出4个降雪量年变化相似区域:除东北少部分地区、内蒙中部至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东缘至四川盆地和新疆部分地区,降雪量持续呈线性和非线性减少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雪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减少.降雪量月变化也存在区域性分布特征,并与区域气温和地理特征有关.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降雪量月波动变化呈双峰分布,双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年平均气温成正比,在气温较高的华南沿海地区,降雪量月变化呈单峰波动.
|
|
|
|
1 |
曾凡银,冯宗宪;环境资源问题的区域特征与调控机制研究[J];软科学;2000年02期 |
2 |
吴占华;任国玉;;我国北方区域沙尘天气的时间特征分析[J];气象科技;2007年01期 |
3 |
周咏梅;韩国强;;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相似性计算方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4 |
顾瑾平,盛国英;波速异常的区域特征[J];西北地震学报;1983年02期 |
5 |
李自强,曹新玲,陈家庚,刘建中,张智;中国近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及一些区域特征(英文)[J];地震研究;1984年01期 |
6 |
王晋南;王洋龙;安晓文;杨向东;;南汀河西支断裂北东段最新活动性分析[J];地震研究;2006年03期 |
7 |
李鹏菊;刘文杰;王平元;李金涛;;植物根部水分再分配研究的区域特征及生态意义[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
8 |
雷新途;;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资产专用性的区域特征及其财务后果差异性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
9 |
周光丽;;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0 |
高惠瑛;徐瑞;黄宏生;王辉山;;区域特征要素对房屋建造影响的研究——以福建农村民居为例[J];灾害学;2010年S1期 |
11 |
屠其璞,邓自旺,周晓兰;中国近117年年平均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1999年S1期 |
12 |
张光辉;陈宗宇;费宇红;石迎新;聂振龙;;海河流域平原地下水同位素年龄及其水文地球化学区域分布特征[J];地质论评;2002年S1期 |
13 |
白爱娟,施能,方建刚;陕西省降水量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5年04期 |
14 |
王霄,史建魁,肖佐,张满莲,武顺智;中国低纬(海南)电离层漂移特性[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4期 |
15 |
钱晓东;秦嘉政;李白基;;澜沧江流域水电工程地区的尾波衰减[J];地震研究;2006年03期 |
16 |
赵春雨;张运福;王颖;;辽宁省近44年夏季降水变化及区域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8年01期 |
17 |
张雍吉;范晋湘;段连飞;;基于区域特征的光学图像与SAR图像配准算法[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
18 |
段汕;陈晓惠;郑晨;;基于区域特征的模糊多尺度Markov模型在纹理图像分割中的应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
19 |
王荣国;;遵循农业气候分布规律因势利导发展宝鸡农业经济[J];农业网络信息;2011年02期 |
20 |
W.A.Perkins;吴景坤;;利用LES进行基于规则的航空像片判释[J];铁道勘察;1993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