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生理曲度的年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生理曲度随年龄的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择年龄10~86岁的健康志愿者120例,按年龄段分为6组。在透视状态下摄标准颈椎侧位片,分别测量各年龄段C1~C7的垂直距离、C2~C7各椎体之间的距离、颈椎曲度值(Borden测量法)及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垂直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20~29、40~49岁年龄组颈椎C1~C7的垂直距离明显大于60~86岁年龄组(F=2.730,q=3.414~4.421,P0.05)。不同年龄组间颈椎曲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60~86岁年龄组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出现明显下移,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F=3.533,q=4.481~5.270,P0.01);而其他各年龄组间弧弦距至第7颈椎后下缘的垂直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60~86岁年龄组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明显小于其他年龄组(F=3.526,q=2.964~5.146,P0.01),其他各年龄组间C5-6椎体之间的距离无明显差异(P0.05);各年龄组其他椎体之间的距离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60岁以后C5-6椎间隙后缘距离呈锐减趋势,从而导致颈椎生理曲度的曲顶位置下移。
|
|
|
|
1 |
徐俊杰;祝乾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在正常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表达的差异[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06期 |
2 |
杨大刚;孙诚谊;胡韵;李海洋;;影响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因素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
3 |
朱建,杨丽萍,胡劲,梁建风;年龄与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后髓臼发育、股骨头中心复位关系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0年06期 |
4 |
王蕴欣;张煜东;陈卫;岳立辉;容俊芳;;年龄对硬膜外注射氯普鲁卡因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8期 |
5 |
杜伍岭,吕豪,冯雷,秦德安,李磊;年龄对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术后腓骨形态的影响[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5年16期 |
6 |
修新军;刘建国;刘吉华;;腰椎间盘退变不同年龄段CT表现分析[J];齐鲁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
7 |
孙卫山,汤继文,潘新;年龄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疗效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6期 |
8 |
梁秋发;原林;黄立清;张南捷;;广东省佛山市3所大学成年教职工及其家属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3年随访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16期 |
9 |
武婷;文其祥;;成人血糖与年龄因素对体外循环脏器功能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7年02期 |
10 |
沈淳;郑珊;王玮;肖现民;;手术年龄对胆道闭锁Kasai手术后预后影响的研究[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7年03期 |
11 |
文强;苏磊;;性别和年龄对复合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2 |
杨海青;解京明;王迎松;张颖;赵智;杨振东;;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与椎间高度及年龄的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
13 |
朱琦;徐栋梁;何沛恒;李佛保;廖威明;傅明;杨忠汉;何爱珊;盛璞义;康焱;杨子波;;443例初次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并存疾病的临床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1年03期 |
14 |
戴力扬;年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与体征的影响[J];临床骨科杂志;1999年03期 |
15 |
庄志军;高进喜;王如密;王守森;林瑞生;李榕;汪伟巍;;Bcl-2、Bax蛋白在不同年龄组患者脑挫裂伤组织中的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
16 |
易述红;陈规划;陆敏强;蔡常洁;杨扬;许赤;李华;易慧敏;汪根树;;老年患者的肝移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7年10期 |
17 |
田浩;张晨芳;李芬;柯永莉;李黎;;年龄因素对女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06期 |
18 |
张凯;岳修勤;;序贯试验法测定不同年龄男性患者罗库溴铵气管插管的半数有效剂量[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9年09期 |
19 |
秦乃姗;王丹丹;王霄英;;乳腺密度与年龄、月经状态及乳腺癌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年08期 |
20 |
王英振,马法杰,徐德永,刘吉华;髋关节假体置换后髋臼移位测量标志的研究[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