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MSR-E数据的土壤湿度监测研究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AMSR-E土壤湿度监测模型,实现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方法]利用1961~2006年广西蒸发量、逐日降雨量、日平均最高气温、日最小相对湿度、≤5 mm降雨日数等气象观测数据,以及AMSR-E土壤湿度数据,通过逐步回归的统计方法,基于GIS技术进行土壤湿度实时监测研究,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2005年9月23日广西土壤湿度值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桂东北地区和桂中地区,包括桂林市、柳州市、来宾市等市大部分地区,以及贺州市、贵港市、南宁市、河池市、百色市等市的局部地区。[结论]基于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AMSR-E土壤湿度统计模型适用于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
|
|
|
|
1 |
刘志明,张柏,晏明,李铁强;土壤水分与干旱遥感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2 |
王贵彦,史秀捧,张建恒,梁卫理;TDR法、中子法、重量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3 |
申广荣,田国良;作物缺水指数监测旱情方法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1期 |
4 |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
5 |
毛飞,任三学,刘庚山,郭安红,张佳华;中子仪测量农田土壤水分精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年04期 |
6 |
齐述华,王长耀,牛铮;利用温度植被旱情指数(TVDI)进行全国旱情监测研究[J];遥感学报;2003年05期 |
|
|
|
|
|
1 |
黄树春;李书;薛重生;;基于Quick Bird影像的城市绿地景观信息提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
2 |
杨维;刘云国;曾光明;周建飞;;定量遥感支持下的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以长沙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1期 |
3 |
刘峰,张继贤,靳奉祥,邵飞,张恒铁;地物波谱研究现状及方法的初步探讨[J];北京测绘;2005年03期 |
4 |
施海亮;周绍光;赵建泉;;遥感影像中城市道路的提取[J];北京测绘;2006年02期 |
5 |
莫华;董成松;秦志远;;遥感影像纠正中GCP选取及自动化实现[J];北京测绘;2006年02期 |
6 |
张卫杰,金烨,龙腾;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斜地校正算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
7 |
葛永刚,张军;3S技术在青藏高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8 |
李崇巍,刘丽娟,孙鹏森,葛剑平;岷江上游植被格局与环境关系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9 |
刘伟;冯学智;肖鹏峰;徐海根;;基于MODIS数据的生物保护区域土地覆被分类[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
10 |
弋良朋,尹林克;基于遥感和GIS的塔里木河下游土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1期 |
|
|
|
|
|
1 |
王贵彦,史秀捧,张建恒,梁卫理;TDR法、中子法、重量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2 |
张军涛,李哲,郑度;东北农牧交错区水分条件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
3 |
王鹏新,龚健雅,李小文,王锦地;基于植被指数和土地表面温度的干旱监测模型[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4 |
刘志明,张柏,晏明,李铁强;土壤水分与干旱遥感研究的进展与趋势[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
5 |
潘玉玲,万乐,袁照令,李振宇;核磁共振找水方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地质科技情报;2000年01期 |
6 |
李星敏,刘安麟,张树誉,王钊;热惯量法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5年01期 |
7 |
申广荣,田国良;作物缺水指数监测旱情方法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8年01期 |
8 |
蔡斌,陆文杰,郑新江;气象卫星条件植被指数监测土壤状况[J];国土资源遥感;1995年04期 |
9 |
夏日元,朱远峰,李兆林;广西岩溶区农业发展的资源及地质环境特征[J];广西科学;1997年03期 |
10 |
常冬梅,郭红霞,林东生;双能γ射线穿透法测量土壤密度和水含量[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199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