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实验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
【摘要】: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研究方法,利用1978~2010年的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分析了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的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与结构状况。结果显示:在研究时段内,黔东南的人均生态足迹呈递增趋势,但是一直低于全国水平;多年平均生态消耗主要集中在耕地生态足迹、草地类生态足迹、化石燃料用地生态足迹和建筑用地生态足迹。根据灰色系统预测,生态足迹将进一步增大。为此,提出相关对策。
|
|
|
|
1 |
于曼;彭万贵;葛大兵;;“碳足迹”分析与研究[J];农技服务;2011年01期 |
2 |
熊焰;;“超载”的地球[J];中国中小企业;2010年02期 |
3 |
顾晓薇;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两岸学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
4 |
赵先贵,肖玲,兰叶霞,王书转,马彩虹;陕西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动态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
5 |
闻洁;;湖北化石燃料土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4期 |
6 |
王鹏,田亚平;衡阳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估[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7 |
;生态与环境[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5年01期 |
8 |
;生态足迹[J];环境;2000年12期 |
9 |
蔡河山,徐文彬;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一种新方法——生态足迹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年02期 |
10 |
;科技速览[J];中国科技财富;2006年05期 |
11 |
;中国生态足迹报告(下)[J];世界环境;2008年06期 |
12 |
顾传辉,何晋勇,陈桂珠;可持续发展量化的新方法[J];环境保护;2001年08期 |
13 |
常斌,熊利亚;基于RS和GIS的生态足迹分析(英文)[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05年01期 |
14 |
;亚太区2005生态足迹与自然财富(下)[J];世界环境;2006年05期 |
15 |
罗瑜斌;;专题研究[J];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02期 |
16 |
杨廷锋;;贵州岩溶地区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岩溶;2010年02期 |
17 |
岳东霞,李自珍,惠苍;甘肃省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发展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3期 |
18 |
张佩;;武汉城市圈低碳经济发展的思考——以孝感市孝南区纸制品产业集群为例[J];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
19 |
王亚凤;谢先坤;温家洪;;江西省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20 |
范振刚;单宇;;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J];自然杂志;200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