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摘要】:介绍了植物化感作用的概念,综述了化感物质的种类和释放途径,分析了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化感物质作用的因素,总结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农林业、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应用,并对化感作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
|
|
1 |
杨斌;董俊德;吴军;张偲;王友绍;王汉奎;龙丽娟;;浮游植物的化感作用[J];生态学报;2007年04期 |
2 |
崔磊;赵秀海;张春雨;;化感作用研究动态及展望[J];浙江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
3 |
林娟;殷全玉;杨丙钊;杨铁钊;杨志晓;;植物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01期 |
4 |
王春晴;刘强;李蕾;;植物化感作用研究动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
5 |
王倩;孙会军;孙令强;;化感物质及作用机理[J];中国蔬菜;2005年S1期 |
6 |
金红春;肖调义;张婷;杨春浩;;浮游藻类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9年08期 |
7 |
何彩梅;赵春安;李海燕;;植物内生真菌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J];生物学杂志;2010年04期 |
8 |
席蓉;郝建锋;;植物化感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
9 |
孔垂华,徐涛,胡飞,黄寿山;环境胁迫下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诱导机制[J];生态学报;2000年05期 |
10 |
冀晓青;韩笑天;白洁;郑立;俞志明;;微藻化感作用及化感物质在赤潮演替中的作用[J];海洋科学;2011年02期 |
11 |
张远莉,陈建群,卫春,张纪林;薄荷化感物质的作用及其初步分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6期 |
12 |
林嵩,翁伯琦;外来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综述[J];福建农业学报;2005年03期 |
13 |
陶月红;张昭;张本刚;斯建勇;;关于脂溶性化感物质研究方法的商榷[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8年05期 |
14 |
倪利晓;陈世金;任高翔;郝向阳;;陆生植物化感作用的抑藻研究进展[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Z1期 |
15 |
和丽忠,陈锦玉,董宝生,李世萍;国内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概况[J];云南农业科技;2001年01期 |
16 |
禚鹏基;赵卫红;;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集刊;2007年00期 |
17 |
杨期和;叶万辉;廖富林;尹小娟;;植物化感物质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05年12期 |
18 |
阎飞,杨振明,韩丽梅;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及其作用物的研究方法[J];生态学报;2000年04期 |
19 |
李霞;;萜类化合物对植物的化感作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20 |
李霞;;酚类化合物对植物的化感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