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土壤为例
【摘要】:[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对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测定并分析了宁南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鱼鳞坑、水平沟和封育3种恢复措施实施5年后土壤0~40、40~100 cm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持水性、水分有效性和水分盈亏状况。[结果]鱼鳞坑、水平沟措施下土壤容重变化不大,但土壤黏粒含量、毛管孔隙和持水性下降,水分有效性和水分盈亏状况改善。[结论]地表干扰恢复措施可改善土壤水分条件,但使土壤持水性降低。
|
|
|
|
1 |
魏朝富,李瑞雪,高明,车福才,谢德体;二滩水电站移民区土壤水分特性的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0年01期 |
2 |
廖晓勇,陈治谏,刘邵权,王海明;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5年01期 |
3 |
李玉山;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5期 |
4 |
高中贵,彭补拙,喻建华,濮励杰,张露;经济发达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
5 |
侯扶江,肖金玉,南志标;黄土高原退耕地的生态恢复[J];应用生态学报;2002年08期 |
6 |
赵秀兰,邹立尧;黑龙江省农田土壤蓄水量盈亏值时空变化规律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年03期 |
|
|
|
|
|
1 |
李广文;孙虎;肖军;;不同景观植被类型下土壤含水量对比研究——以西安南郊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
2 |
李笑吟;毕华兴;张志;刘鑫;纳磊;;晋西黄土区坡面尺度地形因子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3 |
余玲,王彦荣,郭正刚,毛玉林;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4年03期 |
4 |
杜峰,山仑,梁宗锁;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演替研究-群落组成与结构分析[J];草地学报;2005年02期 |
5 |
樊军;邵明安;王全九;;陕北水蚀风蚀交错区苜蓿地土壤水分过耗与恢复[J];草地学报;2006年03期 |
6 |
马爽,杨成德,薛莉,陈秀蓉;陇东典型草原不同载畜量土壤的微生物季节变化[J];草原与草坪;2004年02期 |
7 |
黄德青,张耀生,赵新全,宋磊,王启兰;祁连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J];草业科学;2005年08期 |
8 |
魏永胜;梁宗锁;武永军;山仑;;黄土丘陵区基于土壤水分平衡的草地建设策略[J];草业科学;2006年10期 |
9 |
邵宏波,梁宗锁,邵明安,韦鹏霄;21世纪土壤科学的主要任务及挑战[J];草业学报;2004年02期 |
10 |
温仲明;焦峰;赫晓慧;焦菊英;;黄土高原森林边缘区退耕地植被自然恢复及其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7年01期 |
|
|
|
|
|
1 |
张成娥,陈小利;黄土丘陵区不同撂荒年限自然恢复的退化草地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J];草地学报;1997年03期 |
2 |
赵晓英,侯扶江;甘肃省“两西”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J];草业科学;2001年06期 |
3 |
任继周,侯扶江;要正确对待西部种草[J];草业科学;2002年02期 |
4 |
敬永方,常生华;环县天然草原退化现状与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2年03期 |
5 |
马玉寿,李青云,郎百宁,陆家宝;柴达木盆地次生盐渍化撂荒地的改良与利用[J];草业科学;1997年03期 |
6 |
任继周,南志标,郝敦元;草业系统中的界面论[J];草业学报;2000年01期 |
7 |
秦明周,赵杰;城乡结合部土壤质量变化特点与可持续性利用对策——以开封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
8 |
郭旭东,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李俊然;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以河北省遵化市为例[J];地理学报;2001年04期 |
9 |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徐艳;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
10 |
刘世梁,傅伯杰,陈利顶,吕一河,马克明;卧龙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