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蓖麻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摘要】:[目的]为蓖麻的深入研究、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九五"、"十五"期间收集的177份蓖麻材料的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及综合评价,同时对各主产区蓖麻的主要育种性状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收集的177份材料中有效分枝数、有效穗数和果穗长度的变异系数较大,生育期的变异系数较小,无果刺的占16.5%,果实不能自然开裂的占20.5%,我国大部分材料籽仁含油率在60%~70%。在含油率超过70%的39份材料中,四川的占92.3%,且四川产区的材料生育期、有效穗数和百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大。籽仁含油率与果穗长度呈显著负相关,果穗每增加1 cm,籽仁含油率下降0.117 4%。[结论]我国蓖麻种质遗传基因丰富,在四川表现比较突出;果穗长度与籽仁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是蓖麻育种的一个重要指标。
|
|
|
|
1 |
覃玉荣;丘小军;张泽尧;;蓖麻良种筛选研究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2006年01期 |
2 |
李金琴,吴国林,田福东,顾铭勋;我国蓖麻育种现状及建议[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8年04期 |
3 |
张锡顺;杨建国;杨若菡;徐宁生;刘旭云;杜刚;;蓖麻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
4 |
李金琴,朱国立,吴国林,何智彪,李靖霞,张春华,田福东,贾娟霞;蓖麻种子含油量与主要数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4年02期 |
5 |
丁玉川,郑普山;杂交蓖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果穗数量的关系[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7年04期 |
|
|
|
|
|
1 |
王云,张云华,宋桂云,王翠花,赵开花;旱作对蓖麻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7期 |
2 |
罗嘉惠,柳卫莉;蓖麻资源在能源、环境、医药和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年01期 |
3 |
罗嘉惠;蓖麻毒素的研究与应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年02期 |
4 |
于同泉,秦岭,陈静,王有年;水分胁迫对板栗幼苗抗氧化酶及丙二醛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
5 |
韩建民;抗旱性不同的水稻品种对渗透胁迫的反应及其与渗透调节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01期 |
6 |
赵锦,刘孟军,吕增仁,王玖瑞;RAPD技术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7 |
王凤茹,张红,商振清,李广敏;干旱逆境下小麦幼苗细胞叶绿体与钙离子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
8 |
魏永胜,梁宗锁,山仑,张辰露;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评价苜蓿抗旱性[J];草业科学;2005年06期 |
9 |
龚吉蕊,赵爱芬,张立新,张新时;干旱胁迫下几种荒漠植物抗氧化能力的比较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9期 |
10 |
万泉;能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J];福建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
|
|
|
|
|
1 |
吴孔雄,熊年康,何学友,张国荣,刘国敏;油茶杂优闽1等32个品系选育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
2 |
卫文星,张红,路风银,卫双玲;芝麻品种主成分分析和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J];华北农学报;1994年03期 |
3 |
李树强,吴喜春,陈砚,白代晓;蓖麻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力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
4 |
程宁辉,杨金水,高燕萍,徐明良,钱旻,葛扣麟;玉米杂种一代与亲本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J];科学通报;1996年05期 |
5 |
刘照烨,于经川,宫钦安,王作全,姜鸿明;小麦种质资源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聚类分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
6 |
王芳,朱国立,王云,田迅,苏慧,武月莲;蓖麻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7 |
王芳,王云,朱国立,刘海臣,张云华,庞晓斌;蓖麻主要农艺性状及单株产量通径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8 |
张维锋,梁一刚;蓖麻拟三系配套技术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9年03期 |
9 |
吴卫,郑有良,魏育明,周永红,刘登才,张志清;利用SSR标记分析小麦强优势组合亲本遗传差异[J];西南农业学报;2002年03期 |
10 |
李石开,邱怀珊,吴学英,苏振喜,赵庭周;芥菜型油菜(B.juncea)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J];西南农业学报;199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