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伦理学的方法论困境及其症结
【摘要】:在方法论上,西方环境伦理学呼吁人类呵护自然,却否定了人类自身的自然;实践其所谓的“敬畏生命”,必然会扼杀人的生命。导致这一困境的认识论症结在于对“人”的知性解读上:要么把人降格为物,要么把人提升为神。只有以“实践的人学本体论”扬弃自身,我们的环境伦理学才能克服对人的“敌视”与“神化”,成为“直接现实性”的科学。
|
|
|
|
1 |
汤建荣;;诚信之道的创造性转化[A];孔学研究(第九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九次暨海峡两岸第六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2 |
李燕;;现代诚信制度建构的社会人文精神[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五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
3 |
王正平;;“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生态基础[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
4 |
余治平;;儒家责己与责人的道德要求[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
5 |
张德寿;;从行为主体的成本或收益角度谈谈“诚信”[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
6 |
曾建平;丁玲;;环境人权:伦理学维度的审视[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
7 |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