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的诊断分析

李长青  丁一汇  
【摘要】:本文对一年中26个西北太平洋爆发性气旋形成的大尺度条件做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上空大气层结的不稳定、高空急流出口区北侧的动力辐散,冬季副高位置偏北时其西侧的强暖平流以及中低层的强斜压区等都是气旋急剧发展的有利因素。 另外,本文利用完全的ω-方程和Sawyer-Eliassen次级环流方程对1983年1月6—9日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一次爆发性气旋做了诊断分析,得到:(1)大尺度加热是使气旋强烈发展的主要物理因子;积云对流加热也是重要的物理因子。(2)温度平流是使前两者起作用的先决因子,它对气旋的初期发展起了某种启动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明飞;周永水;杜小玲;;影响贵州的三次台风倒槽暴雨诊断分析[J];暴雨灾害;2011年02期
2 黄明凤;廖静姝;周佳茜;;彭泽县2010年5月17~18日暴雨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1年14期
3 袁小超;谭季青;;“达维”台风强度突变的诊断分析[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4 张程明;曹艳艳;姚秀萍;;一次秋季台风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科技通报;2011年04期
5 贺松;肖红媛;栗明;涂恒业;何士麒;张效平;;数字化钼靶摄影对150例乳腺疾病诊断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任思衡;秦牧原;王春明;陈锋立;卢强;;重庆“5·6”强对流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7 章达华;沈永生;刘玉;廖大亮;游火龙;章达宾;陈艳蝶;杨希;;三明市2009年冬季一次强寒潮、雨雪冻雨天气诊断分析[J];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2010年02期
8 冯尚源;潘建基;伍严安;林多;陈燕坪;席刚琴;林居强;陈荣;;基于SER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胃癌患者血浆拉曼光谱[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1年07期
9 刘阳明;李伟芳;颜子斌;;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宁波市公交线路技术性能诊断[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年03期
10 尹尽勇;曹越男;赵伟;;2010年4月27日莱州湾大风过程诊断分析[J];气象;2011年07期
11 方宇凌;简茂球;;2003年夏季华南持续高温天气过程及热力诊断[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3期
12 谢娜;施娟;安峡;倪萍;;成都地区一次暴雨过程数值模拟及敏感性试验[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1年02期
13 高晓梅;王文波;崔建云;李树军;宋晓楠;王旭;;潍坊地区初春一次罕见大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J];山东气象;2011年02期
14 孙成学;刘秦玉;;卫星高度计资料揭示的冬季南海吕宋冷涡的双涡结构[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3期
15 王川;李萍云;;2010年陕西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对比分析[J];陕西气象;2011年04期
16 王惠芳;;豫东北地面最高和最低温度非对称变化的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17 王月兰;耿爱菊;莫瑶;王培涛;;2010年盛夏一次转折性天气过程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8 王建新;陈海成;赵学东;张启绍;王爱玲;;安阳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机制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19 杨宝回;朱敬海;梁利;潘杰丽;陈见;;桂北一次强降水过程的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20 古鸣;欧坚莲;黎建春;覃彦英;;梧州“6.15”强对流暴雨过程技术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丽霞;张婉莹;郑艳萍;高桂芹;;夏季陆地爆发性气旋的模拟与诊断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2 谢甲子;寇正;;一次爆发性气旋的过程分析[A];第七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3 文元桥;李清炎;;黄-东海入海气旋爆发性发展的诊断分析[A];2002海洋船舶防台论文集[C];2002年
4 张永宁;李栖筠;李志华;高超;;在航船舶预报爆发性气旋的方法[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2集)[C];2010年
5 顾明章;;爆发性气旋的气候特征及船舶规避要点[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2集)[C];2010年
6 付伟基;李振锋;路永刚;王俊;刘丹军;;用NCL语言作FNL资料的诊断分析[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丽;王宇;孔德萍;;金标结核抗体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大会学术报告[C];2001年
8 周裕成;胡光荣;高晓方;李波;;食物过敏症108例诊断分析[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9 施望芝;金琪;刘静;王宏记;;强降水落区中单站降水诊断分析和预报[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10 侯建忠;杜继稳;王川;段桂兰;;一次台风远距离冷锋暴雨的特征分析[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娜;南大洋夏季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特征与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黄秋安;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阻抗谱建模与诊断[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岩瑛;祁连山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刘中培;农业活动对区域地下水变化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5 岳彩军;Zebiak-Cane海气耦合模式的改进及对1997/1998 El Nino事件的模拟与诊断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6 徐增丙;基于自适应共振理论的混合智能诊断方法及其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顾泽旭;基于CT三维重建的正颌外科诊断分析手术模拟及术后预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罗炯;自行车测试车研制及踏蹬技术诊断分析系统软件的开发[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9 常越;南方暴雨的气候特征以及触发、维持机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韩亚娟;基于马氏田口的多元系统稳健性优化与诊断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大梅;一次爆发性气旋发展机制的数值模拟及诊断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2 王巍巍;气旋性降水与台风性降水的数值模拟及特征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3 文元桥;中国东部海域中尺度海-气耦合数值模式的初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刘志雄;“98.6”华南暴雨过程中干侵入的影响及诊断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2年
5 刘运成;川北“05.7.18”大暴雨的湿Q矢量诊断分析[D];兰州大学;2006年
6 林两位;2004年“艾利”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7 刘汉华;0509号“麦莎”台风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王建鹏;西北地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9 刘佳;一次西南地区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王莉萍;一次冷涡暴雨的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黄明策;广西热点气旋项目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本报特派记者 陈瑜;惊魂十五分钟[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期嘉宾: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 王绍武;从科学角度看气候预测难度[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特派记者 徐小龙;“雪龙”船在南大洋遭遇强气旋[N];中国海洋报;2008年
5 苏玉君林琳 郭战峰;是什么让缅甸遭遇重创[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余建斌;南极考察三线作战“雪龙”船突破南纬69度[N];中国海洋报;2008年
7 记者  毛绍清;同业对标走向深化[N];西南电力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安领弟;让城市健康呼吸[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贾朋群;气旋的眼睛[N];中国气象报;2002年
10 ;创造更美好的未来[N];中国气象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